今天要聊的这部电影目前正在内地院线热映中,早在上映前很多人就对它翘首以待,上映后这部片子也引起了大量的围观。
围观之一,大家都在好奇这部在12年就已经杀青,专门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筹拍的片子,为什么拖了5年多才在内地院线公开和观众见面?
围观之二,这部片子凭什么能集结张震、黄晓明、章子怡、王力宏、陈楚生等5大卡司,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黄晓明作为出品人之一,为什么宁愿冒着亏本的风险而投资它
围观三,这部片子到底如何?为什么喜欢的人奉若神作,不喜欢的人说它是烂片?
大家知道,这部电影就是:
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当初是为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诞所作,影片中的故事涉及民国、西南联大、文革前夕、现代,时间跨度长达100年,以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作为清华百年的缩影,展现出清华学子在时代洪流中的青春芳华。
“无问西东”取自清华校歌中的“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前两句强调学艺先修身,后两句从学术上来说是指著书立说,不用被东西方的差异所限制。
而从本片来看,这两句更像是在指人生态度:了解真实的自我,保持初心,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制!
这一点,可以说是贯穿在整部影片的四个故事之中。
陈楚生所扮演的清华学子吴岭澜,所处的时代是在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刚开始意气风发,却因为文科满分、工科成绩过差被清华知名校长梅贻奇建议转入文科。
这让吴岭澜陷入了困惑,因为在当时的风气下,他认为只有读工科才能有所作为;但梅校长告诉他,只有追寻真实的自己,才能展现出自我风采。
王力宏所扮演的清华学子沈光耀,当时学校正处在西南联大的时期,沈光耀出身名门,德智体美劳样样优秀,在感受到国家危难之际想要投笔从戎、弃学参军。
因此,他的母亲不远万里来到昆明,以家规劝说沈光耀放弃参军想法,好好读书。一边是千疮百孔的国家,一边是慈母的谆谆教诲,是忠是孝一时成了沈光耀心中难解的困惑。
在一次红土地洞的课堂中,已经成为清华教师的吴岭澜的一席关于“真实本我”的话让沈光耀茅塞顿开。
黄晓明、章子怡、胡家华的角色是在1962年,那个即将开启十年伤痛的前夕,在这里,更多的是通过三个年轻人体现时代洪流下对爱情、理想和友谊的摧残。
在四个故事中,黄晓明所饰演的陈鹏,是唯一一个对自我真实有清晰认识的人,他敢“还有在乎的人要照顾”而反抗领导意志,但在那个千呼万和、墙倒众人推的时代中,纵是有着追求真我的勇敢,也会被打击得伤痕累累。
那个时代,有着太多不能说的沉重。或许也正是这点,导致影片延迟了5年,才得以和我们见面。
但也因为这种勇敢,我们在最后看到了被感动的章子怡敢远走高原,面对一片蛮荒,却依旧平和满足的心态。
在这种背景下,联想到“两弹一星”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出自清华,或许我们可以想象到清华学子为国家带来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张震所扮演的营销公司老总张果果,虽在商战中谈笑风生,却不得不面对四胞胎家庭带来的道德困惑。
张震的这一篇格局就没前三那么大,所卷入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强烈的危机感。但这一个现代篇却是必不可少的,张果果可以任性的把新鲜的肉馅扔进垃圾桶,可以阔绰的买二十几桶奶粉就为挑出一款适合的,在这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时代,或许已经没有了以前为国牺牲奉献的伟大精神。
但依旧不能忘记作为清华学子的教诲: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所以,这一篇是总结也是传承,当张果果清明节被堵在高架桥上抱怨时,他的父亲就训斥他说,不能忘记前辈的恩情和奉献。
在前辈那里,是多达100多年的清华校史,是影片最后彩蛋时亮出的数十位巨匠大师。
而这些伟人,在影片中又都不是本片的主角,如同龙套一般匆匆而过,因为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常人都能理解,却总会忽略的一件事:
保持初心,追求真实的自我,无问西东。
这部电影有缺点吗?
有!四个故事的割裂感较大,之间的联系不够强烈。你可以说张楚生篇是文艺短片、可以说王力宏篇是热血动作片、可以说黄晓明篇是三脚猫爱情片、可以说张震篇是公益短片。
但是在长达一百年的历史跨度中,它给我们带来了民国知识青年追求真理的热忱;它给我们展示了西南联大的艰苦岁月、对知识的渴望、对国家的忧虑和生死存亡之际的飘然淡定;它给我们展示了在时代洪流摧残之中,仍不忘为国奉献和勇敢追求真我的浪漫之心。
这样格局庞大、胸怀远方具备史诗感的文艺片,怎能不让所有学子热血沸腾?
你也可以说它剪辑混乱、可以说它音乐太满、可以说它的飞机战做得连游戏都不如,甚至是过于煽情。
但这样的煽情和叙事,青石能接受,甚至许多影迷屡屡为其暗自抹泪。因为这样的情感足够真实,吴岭澜求学之困惑有似曾相识之感;沈光耀与家母、国家之羁绊改编自真实事件;黄晓明章子怡演绎的爱情怎能不让人感叹人性之美好而又极其残酷?
这,才是应有的青春芳华:
真诚、纯粹、正义、无畏、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