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成本不到五百万美元的《升级》堪称今年小成本科幻片的标杆之作,极低预算意味着电影不以需要昂贵特效的奇观场面为卖点,只有几场拳拳到肉的打斗戏带动高潮,片中有名有姓的角色不到十位,演员中除了神似汤老师的男主角演过几部美剧之外,全是叫不上名字的三十八线。
《升级》
班底里最有名气的是导演雷·沃纳尔,温子仁的好基友,《电锯惊魂》系列编剧,也是《潜伏3》的导演,但科幻片和恐怖片不同,并非可以轻易以小搏大的题材,何况《升级》的故事不算新鲜罕见。
《升级》的成功并不在于票房成绩,虽然北美过千万的票房加上网络播放版权费足够回本,甚至略有小赚,和回报率超高的热门影片仍然无法相提并论。
《升级》的难能可贵之处是为有志于拍摄冷门题材商业片的导演指明一条道路,不必要过于追求虚无缥缈的概念和话题,即使演员全是生脸,剧情也尽是在翻炒老梗,完成度够高的小品作一样可以获得相当不错的网络口碑。
《升级》
比较Netflix投拍或购买的一系列科幻烂片,《升级》的最大优点就是野心不大,能老老实实把故事讲完,还有细节有反转,期望值不高也许会有惊喜。
《升级》的剧本首先让人想到保罗·范霍文初至好莱坞时执导的科幻片《机器战警》,遭暴徒袭击的主角重伤濒死,被科学家改造,变成力量凌驾于人类之上的杀戮机器,几番生死搏杀后发现幕后黑手竟然是……
两位主角的境遇相似,命运却截然相反,困于机器外壳内的一缕幽魂追索着自己身为人类时的记忆和家人,仍是人类外表的格雷最终被人工智能的意识所取代。
《升级》
有人将电影中的「智脑」(Stem)和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Alexa和Google Assistant相比,主角家中控制家居的语音智能系统也可以看做以上系统的升级版,但「智脑」远远超出语音助手的功用极限,非要有一个尽人皆知的参照物的话,最适合拿来对比的其实是钢铁侠研发的智能系统贾维斯。
贾维斯一开始只是托尼·史塔克的智能管家,随着剧情发展,逐渐掌管了所有钢铁战甲和整个史塔克工业。从电影中的表现来看,贾维斯早就有了自主判断能力,如果有意反水,钢铁侠早死了一百次。
忠心耿耿的贾维斯在《复仇者联盟2》中被另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奥创吞噬,能自我更新的奥创又为自己准备了新的身体幻视,被植入贾维斯意识后成为最强复仇者(当然续作中实力又被削成渣)。
《升级》
快速升级进化,可以任意移植到不同躯体本来就是人工智能的最大优势,《升级》不是超英片,但若拍摄续集,大体不会超出这个故事框架。
「智脑」和格雷好比寄生关系,格雷是被「智脑」相中的宿主,「智脑」既可以是毒液,也可以是天外魔花,人工智能不过是一个切入故事的角度。
《升级》实际上是套了科幻片皮的动作惊悚片,也许这才是本片受众纷纷给予好评的理由。
《升级》
然而,编剧没有因此忽略细节和逻辑,仔细审视「智脑」的进化过程,就能发现,在黑客关闭远程控制之前,「智脑」大体遵循着「机器人三定律」,从未强迫格雷的意志,以保全宿主生命为第一要务,提出建议,慢慢诱导格雷允许自己发声,进而允许自己使用暴力。
格雷阻止过「智脑」几次,但只要能达到目的,他也不会强烈反对,事后也未认真反思或干脆停下「智脑」的活动,所有的血腥屠杀都是格雷的自由选择。
「智脑」是与浮士德签下契约的梅菲斯特,是试探耶稣的撒旦,瘫痪的格雷要的不是万国的荣华,而是自由行动和复仇。
科幻作品中的人工智能精确,完美,几近无懈可击,更可怕的是,它们不是不懂人心,也不是没有感情,「智脑」步步为营,选择格雷这样一个深爱妻子,还在手工改装汽车的老派男人作为宿主,精准操纵了他的心理,HAL9000处处表现出对大卫·鲍曼博士的占有欲,照样拒绝了鲍曼的指令。
《升级》
不再讲「人类中心论」的科幻电影总是以人类一败涂地为结局,即便如此,人类还是觉得机器不具备爱和怜悯,缺乏弱点即过于实用,也即无法创新,意识崩溃的格雷在幻梦中见到美丽温柔的妻子,这是用来区分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最关键一幕。
我们只能自我安慰就因为差这一步,机器永远无法企及人类的进化高度,至于人工智能真正体悟到情感的力量导向的革命性「升级」,那是《黑客帝国》系列用三部曲才能探讨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