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的感染力,真人真事总是来得最震撼。
比这个更震撼的,是生死边缘的挣扎,最近有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所改编的灾难片,看得人揪心:《惊涛飓浪》。
《惊涛飓浪》根据1983年太平洋飓风海难事件改编,讲述了业余帆船手塔米·奥尔德姆和未婚夫理查德·夏普驾驶帆艇横渡太平洋时,遭遇了四级飓风“雷蒙德”的故事。
飓风,强烈的热带气旋,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
飓风一共分为五个等级,四级飓风“雷蒙德”的威力到底有多强?
风速超过每小时140英里、海面掀起高达40英尺的海浪,相当于2015年登陆我国的超强台风“杜鹃”,而后者曾造成全台湾超过208万户停电、2人死亡、324人受伤的巨大损失。
那么,塔米和未婚夫理查德遭遇四级飓风“雷蒙德”又如何幸存下来的呢?
影片在一阵天旋地转之中开始,慌乱的塔米(谢琳·伍德蕾饰)在破败的帆船里呼唤着未婚夫理查德的名字。
大海茫茫,几经呼唤无果的塔米在一边修整帆船、一边漂流一段时间后,终于发现了漂泊在海面上的理查德,随即跳入海中将他救起。无奈理查德不仅断了一根肋骨,还断了一条腿,失去了行动能力。
在四顾无人的太平洋上,一艘被打烂的帆船、一个失去行动能力的未婚夫,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可谓是绝境之中的绝境。
像所有灾难电影一样,《惊涛飓浪》给主角塑造了一个绝境求生的处境,通过绝境去把人物的形象和内心塑造出来。
但与其他女性为主的灾难片不同,《惊涛飓浪》并没有把女主角“塔米”塑造成一个到了最后无所不能、强过男人的女汉子形象。
不同于一般灾难片,该片通过交叉叙述的方式,将男女主角从相遇到结伴出海,再到遭遇海难之后的两条线并线叙述。
与遭遇海难后去侧重树立“塔米”的勇敢不同,海难前的故事主要是讲述了两人相恋相爱的过程,这里塑造的是两人之间如何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之所以把两个人的爱情细节单独拿出来刻画,并不是导演刻意拿来填片长,而是以实讲虚。
用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去凸显两人在彼此心中的分量,也正因如此,之后才能使塔米有信念在漫长无助的海上漂流中奇迹生还。
最终,影片出现反转。
在塔米坚持了41天的海上漂流、奇迹生还下来之后,她得到了另外一个真相。于是,女主角所有的坚强,在那一刻化为脆弱。
不剧透的说,看到这里,很多人的心都会被重击一下。
由“海上漂流”+“女主求生”组成的《惊涛飓浪》,更像是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地心引力》的结合。
按理来说,这样的一部电影在口碑上一定不会太低,但目前豆瓣6.7分、IMDb6.6分的成绩有些让人意外,应该说:这片被严重低估了!
本片的导演是来自冰岛的巴塔萨·科马库,此前拍摄过另外一部在中国内地上映过的绝境题材电影,《绝命海拔》。
当时为了力求真实效果,为了呈现真实的效果,剧组到达了珠峰海拔六千多米,已经超过了保险公司可以担保的高度。最终,《绝命海拔》所呈现出的效果是登山题材中不可多得的。
在《惊涛飓浪》中,为了还原真实的飓风海难场景,导演巴塔萨·科马库在故事的发生地大溪地实景拍摄。剧组每天在水中的时间多达14个小时,长时间的海上拍摄导致大部分演员和剧组人员都曾出现晕船症状。
在斐济进行拍摄时,更是遭遇被50只牛鲨包围的窘境。
付出终究是有回报的,片中不仅将大溪地的美景完美捕捉,遭遇飓风时的那一场戏更把大自然摧拉枯朽的能力表现得相当彻底,让人难以忘记。
也正因如此,本片才被冠以“最美灾难片”称号。
另一个被低估的点,是饰演女主角塔米的谢琳·伍德蕾。
作为本片的绝对主力,她饰演的塔米无论是出海前的青春洋溢,还是遭遇海难后的疲惫慌乱、坚强不屈,都给予了准确的诠释。
尤其是发现花生酱的那一场戏,先是捧着罐子迷恋地吸一口气息(尽管罐子是密封着的),然后挖一点含在嘴里吮吸手指时享受的表情,一个小动作,就把那种在绝境下因意外之喜获得的幸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连作为影片顾问的主人公原型Oldham也对谢琳·伍德蕾大为赞赏。在一场塔米带伤修整帆艇的戏份中,Oldham看着画面不禁伤感落泪,她坦言:“这个画面我再熟悉不过,如果那时有人拍我,我就是那个样子。”
(女主角真实人物原型)
在北美上映后,有国外影评人称赞《惊涛飓浪》令人震撼:“从未见过如此扣人心弦的灾难片,影片呈现出的灾难场景令人震撼,导演堪称画面把控、情绪渲染的奇才。”
此外,也有影评人表示电影真实可信地还原了一场灾难:“之前觉得灾难片更多是表演,但《惊涛飓浪》呈现出了最真实的灾难。飓风来临之时,我就像被巨浪卷进海洋一般难受。”
《惊涛飓浪》表面是一部灾难片,其实内核是一部爱情片。
最美好往往最残酷,但最残酷也往往让人变得坚强,而人类最厉害的武器就是爱。